王尼玛8年创业分享:暴漫从无到有再到无处不在

2015-11-05 16:49 | 工商管理 来源:总裁班
       最近王尼玛和他的妹妹王尼美各带一组视频团队去拍片,结果两人都光荣地拖延了。一个是在北京,一个是在深圳;一个在拍《暴走大事件》,另一个在拍《脑残师兄》。北京的情况很不可控,请来助阵的包贝尔和刘昊然遇到了晚间大堵车。深圳那边的拖延症就属于自作了:主持人皮诺偶然聊到了一个话题,在王尼玛的带领下,他们架着灯,全副武装地越聊越嗨,忘了时间。
 
虽然这话题的题目,唉,能把人无聊得一跟头。
 
暴走漫画是个兄妹档,主创是王尼玛和他的妹妹王尼美。深圳团队主要是“大事件”等自制剧的拍摄,北京是技术和 App,总部西安是社区和内部协调,南京有一帮技术男负责运营,上海和成都也有办公室。但王尼玛兄妹的活动范围还不止于此,他们简直是过着“狡兔八窟”的生活。一会我们会聊到。
 
新粉很容易喜欢上“大事件”,而我们这些稍有点网龄的人还记得暴走漫画官网上那些漫画制作器。转眼间,暴漫已经 8 年了,他们两人 1987 年出生,算算,他俩出道还真够早。难道是童工出身?
 
知乎上有人把万合天宜和暴走对比。万合天宜拍的是屌丝的故事,叫兽做了多年的土豆播客,短剧一部一部拍得有条不紊,那是多么专业的一个团队啊。
 
暴走才是真草根和屌丝。2013 年开始投拍“大事件”,草台班子三人上阵。王尼玛是在那一天开始做脱口秀主持人的,制片人小英哥是在那一天开始做制片的。制片的任务是张罗拍摄需要的一切,而真的屌丝,敢于面对啥都没有的状态。他们只有 60 平米的两个房间,王尼玛紧靠着窗户才有足够的焦距。
 
“大事件”这个名字是王尼美取的。《屌丝男士》等自制剧相当于段子合集,王尼美凭直觉认为暴走不太适合走纯烧段子的路线,而时事热点是一直在更新的,可以长期采用。
 
第一季的台词由王尼玛自己写出,后来双周播改成周播,工作量就愈演愈烈了。你以为造梗很容易?除了文字调侃梗,还有开脑洞的短剧梗。现在“大事件”发出招聘,能有 500 多张简历飞过来,笔试减少一半,剩下合适的人才寥寥无几,编梗没有所谓的专业对口
 
所以王尼美感叹,“大事件”最初的团队简直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敏感而有创造力。他们的关系有点复杂,王尼玛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王尼美的初中同学、发小,王尼玛干儿子的亲爹……也有同同这样的编外人才。同同是暴走爱好者,自己做了暴走的山寨视频段子,被王尼玛赏识并招安过来。他是暴走少有的刚毕业就要月薪一万元以上的同学。
 
这个知根知底无需磨合的以同学为单位的神秘组织,奇迹般地恰好脑洞都很大。“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王尼玛这人其实没朋友,他的朋友都被他变成同事了。所以暴走是一群 1986-1987 年出生的人领导着一群 90 后。他们的工作方式很正常,互动方式更像是同好者,或者是一群病友。
 
我曾经很认真地想要研究,这种强烈依赖逗比创意的视频团队能有多高的工业化程度,梗不够新就像春晚小品,被淘汰的速度很快。眼见为实之后,我放弃了期待。暴走还停留在一种小作坊的运作模式上,即使有 VC 朋友赞叹大事件的工业化程度是自制剧团队里较高的——天哪,那其他制作公司得成啥样
 
拍《脑残师兄》聊天的这件事,王尼玛辩解,他们是在花一些必要的时间进行脑洞间的碰撞。我来翻译他的话吧:为了造好梗,聊天是必要的时间成本,比赶时间重要!
 
王尼玛发明了暴走视频团队的特殊招聘方法:来一位应聘者,让 ta 坐在那,自己跟自己侃半个小时,他就在旁边听着。这使暴走的人都带着奇葩的味道。王尼玛经常介绍的导演八戒,父亲和爷爷都是看管监狱的干部,他在监狱大院长大,小时候听父亲和爷爷对他说的最多的是“不要和这个强奸犯玩,可以和这个杀人犯玩”。
 
年轻人有独立做一摊事的冲劲,越让他们独立他们越敢拼。抓住这样的心理,暴走鼓励新人开自己的新系列,所以有了《暴走撸阿撸》《暴走恐怖故事》等。它们都是周播,整个星期都要连轴转拍摄。十几位编剧听上去不少,分到每个节目当中就只有 2~3 人。尽管王尼玛欣赏腾讯通过冗余劳动力来维护创造性,但是暴走员工的工作量是严重饱和而不是冗余。
 
做内容的人是一群有难言之隐的人。两位导演八戒和 SASA 的要求都非常严格,由于大事件的一些段落在深圳之外拍摄,如北京方便接待明星客串,西安可以整合其他资源,每次回来的片子,不满意就要重拍。
 
还有时效性,每周先完成一些时效性不强的内容,周三、四再补拍时事部分。一些影响力很大的突发事件,例如周董大婚,不加上他们会浑身难受,又导致了必要的加班。
 
小英哥说办公室基本上一直有人加班,除了一次早上 7 点发现没有人之外。八戒的一份加班报告显示一个月上了 33 天班,因为他有两个周末都在通宵。
 
提取热点话题是相对容易的。尽管王尼玛不愿为我展示,但他介绍了暴走的一套热词系统。暴走有社区、App、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热搜内容,用户用生成器制作漫画时的文字、使用的图片模板,还有用户看前后 8 篇文章的行为判断,来获取网民的兴趣和情感导向——王尼玛说暴走对网民的情感要迎合。然后他们会在各个平台上做 A/B 测试。
 
比如,“你选哪个”和“你他妈快选一个”哪个更受网民欢迎,凭空猜测是猜不到的——这年头网友喜好更加不可捉摸,谁知道叶良辰为啥会这么火呢。所以一切都要看数据。王尼玛非常有互联网意识,2013 年他就在建这个热搜系统了。
 
暴走的社区时代很像互联网公司,现在又嵌套着一个影视制作公司。它在 2013 年拿了投资,接着是几轮融资,冲着 IPO 前进。而造梗就像造血,系统化运作是筋骨,它的员工们是不可替代的大脑。
 
王尼玛和王尼美在伦敦政经学院读了本科。他们以每年换一个项目的速度,创业以及打工。
 
大二的时候,他俩将一个社团做到巅峰,社员有 2000 多人,宣传做得铺天盖地,卫生间每个隔间各贴一张海报的节奏。社团活动也丰富多彩,他们给香港的投行打电话组织学生去参观,发现这招儿还挺好用,然后给航空公司打电话希望给学生折扣价,代价是邀请航空公司高层来学校演讲以提高人气。后来从香港回程时,这家航空公司就倒闭了,王尼美讪笑:可能是这一单做得太亏。
 
按照惯例,社团领袖到大三就要退休,他们就想要创业,还把暴走的商业模式勾勒了一番。暴走的事情他们从大一就开始做了,早期的四个表情是王尼玛手绘的——他在伦敦电影学校学过一点美术。
 
大四他们的重心又放到了找工作上。伦敦政经是一所盛产银行人才的学校,而且洗脑力超群,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关口,两个人都惊心动魄地进入了投行。这时候,他们的打工经历却开始分岔,被分在不同部门。王尼美的部门被卖给了瑞士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吃完午饭等晚饭。
 
王尼玛则意气风发地做了很多项目,参与了迪士尼和漫威的合并与很多地产项目,从早 10 点忙到夜里三四点,回去还要盯着当时只是个人站的暴漫社区。是的,大四回国的时候,他在西安注册了公司,员工是他的同学。世界上最浪漫的距离,莫过于每天顶着时差,通着电话聊着 qq,商量暴漫怎么办下去。
 
王尼美说王尼玛忙到自己整天都遇不到他,这胖子脑回路异于常人,骨骼清奇,长胖的速度也异于常人,每个月他们都要去重新买一次衬衫。
 
王尼美的工作做得很不爽,唯一的慰藉是吃饭睡觉蹲坑,无时无刻不想着编段子,再发到暴漫上。二三四五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周冀(当时在盛大)竟然找到了王尼玛在投行的办公室电话,这把他 shock 到,周冀还提到了天使投资,这意味着暴走有成为一门生意的可能性。他们后来在 2013 年回国。
 
分析这对创业伴侣的所谓创业基因,你会发现他们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好像除了创业,没有更适合他们的职业选择了。
 
这两个人的性格直接决定了暴走的品牌性格。
 
以漫画来归类,暴走并不是日韩风,而是欧美的 fml(fuck my life)气质,直率粗鄙冷幽默,第一眼容易让人一口喷在屏幕上。其实这就是王尼玛自己的审美,他说自己当年不仅冷幽默,还愤青,喜欢骂骂咧咧。
 
王尼美是个极有娱乐精神的金牛座姑娘,中学和大学都在研究小品短剧,捧红了王尼玛。她的小品风格主要是恶搞。她记得那是《春光灿烂猪八戒》播出的年代,但恶搞毕竟还是少见的。放到今天,若让他们只用一个词代表暴走的精神,他们脱口而出的词会是“恶搞”。这两个人绝对想不到,现在全世界都已经习惯了恶搞。
 
对于暴走漫画的表情为什么会这么火爆,姚明、金馆长、张翰被再创作无数次,王尼美两手一摊:“没法总结,我不会讲那些所谓的成功学神话。”如果非要她说出一条理由,可能是表情加上文字的形式能符合不同语境。这有点妙。你摔了一跤用这个表情,你看别人摔倒又可以配上不同的文字,这是文字没有办法表达的意境。
 
这两个人都富有商业头脑。他们都出生在商人家庭,父母是白手起家。所以他们抛弃投行的工作也不会觉得特别纠结。王尼美说,家人的影响,让她觉得白手起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严重怀疑,是家庭带来的商业敏感,让他们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做了非常有趣的决定。曾经的暴走社区聚集着很多高知白领,他们了解 fml 和英式冷幽默,笑点和王尼玛差不多。但王尼玛发现,他们只看不参与,即使创作也是自娱自乐。
 
随着表情的病毒式传播与 SNS 的热度,暴漫社区里进入了很多年龄稍低的,呃,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他们爱暴漫爱得明目张胆。有时为了防止一群小孩在上面和同学互相灌水,用算法把几个字设为关键词,第二天,发现满屏赫然都是那几个字——孩子们在做实验呢。
 
劣币驱逐良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王尼玛认为看似劣币的学生群体是真正的消费人群。拥抱低龄用户是他做过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如果当时他有一些纠结,把主流的东西不断地往上引,可能就把自己堵死了,消费人群只有那么小。他问自己,新浪微博开始不是要做 Twitter 吗,显然也没有做成,但是活得不是好好的?
 
他认为和投行运作地产项目是一样的,甚至地产和网站对他来说都差不多,看的全是流量。一个高档 Mall 建好,涌入了一堆小学生来撕名牌,怎么办?王尼玛说,商品重新排列,继续迎接他们。
 
但是王尼玛的情怀还在。他想放大年轻人的兴趣,为这些人做些实事,所以采用了一种曲线救国的方针,用不同的产品类型涵盖不同的用户群。App 是 9~24 岁,微博是 18~30 岁,“大事件”能覆盖到 45 岁以下。
 
其实王尼玛是个有野心又现实的人。他很早就给自己做了定位。用户有三圈,第一圈是死忠粉,第二圈是泛品类粉,第三圈是路人粉。他很怕暴走成为一个小众的产品。即将推出的每一款产品就像打弹珠,都在力求精准地打到第二圈。但是第三圈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公司现在还很小,去年 70 个人,今年 270 个人。
 
还有一个重要决定是做“大事件”。暴走的一个公号曾被微博管制误伤。他们当时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认为很多成绩是会一夜消失的,如果没有不断尝试,可能和那批被关掉的公号一样悲惨。
 
优酷是“大事件”的独播方,也是暴走的一位贵人。但王尼玛开始并不清楚自制剧这个江湖到底是怎么个情况。2013 年,他看到视频巨头们自己纷纷做自制剧,它们究竟是赛手还是裁判,或者只是场地提供者?
 
王尼玛抓到了优酷土豆 CEO 古永锵的出现时间,在一个活动中,古永锵从台上走下,他冲上去直接问:“优酷到底想做什么?”古永锵对这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胖子很认真地回答:优酷要做基础设施,你盖楼你赚钱,我们只收过路费。
 
王尼玛相信了古永锵。按照他的判断,很多公司在继续扩大版图的路途中,都要让自己变成基础设施。YouTube 把自己“改没了”,腾讯QQ开机页面不再是微笑的企鹅而是个轮廓,大家为了支撑更大的野心,都在去个性化、去标签化。
 
在他看来优酷也是这样。优酷作为平台会全力支持大事件,假如有一百个大事件在平台里,这个平台不就搭成了吗?他这才和优酷开始了深度合作。
 
找古永锵“蹭回答”的胆子是在大学时炼成的。他是校报编辑,校报在伦敦政经的监督作用非常强,有次他为了调查一位宿管对私闯宿舍的不作为,特意闯进去钓鱼执法,后来那位宿管被学校开除。
 
王尼玛一直非常支持各种机构对暴走内容的监管,优酷让砍哪些内容他就砍哪些。其实他是个可以“入世”的人,有站队意识,但同时又有棱角,触及底线就容易被惹毛。我见过这个胖子被“惹毛”的景象,只因为一个问题涉及到他的底线就火药味十足。这样的性格是会得罪人的。据说暴走的几位主创都是这种性格,说得不爽就拂袖而去。
 
回国后他的性格变了很多。最近他要回一趟伦敦,因为家还在那儿。其实是他们的小狗蛋蛋还在伦敦,这次要把蛋蛋带回来。这一次,对他们来说,才叫彻底的回国创业。
 
男女生搭配创业,配置一般是女生貌美如花,专注做产品或者市场,男生赚钱养家,思考那些所谓的格局,与投资人喝喝茶。王尼玛对赚钱这件事想得很多,但他是明显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验证过的能力揣到兜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出来。
 
再一次引用知乎网友的评论,而且又是拿万合天宜和暴走来比较:它们俩一个软广做得风生水起,另一个憋着能不做就不做。大事件不喜欢做软广,反而要做“假广”,比如唐马儒的“肯打基”,张全蛋的“富土康”。
 
现在暴走的收入来自广告、游戏和少量衍生品。“大事件”观众清楚记得导演王蜜桃离职,他在微博上 po 出了一封长微博,说自己转行去了一家游戏创业公司。王蜜桃的理由是,暴漫的自制剧离钱还是远。王尼玛想挽留,解释暴走离钱并不远。但是他并没有说服蜜桃。
 
先说广告的问题。为什么宁可做硬广、恶搞的“假广”也不喜欢做软广?这个胖子翘着腿,瘫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说,镜头前、镜头后,自己都不喜欢假的东西,包括他挑演员也要演技清新自然,张全蛋、唐马儒个个都像本色出演。
 
听起来是有点偏激和精神洁癖。为什么软就代表着假?同事对他的偏见却是喜闻乐见的,因为软广让人头痛,客户的介入会把视频团队自认为 100 分的创意减到 60 分。他们曾经向客户提出:再逼我们,我们就把钱退回去。
 
游戏是他认为可以正大光明去赚的钱。最近上线的《天天暴走》是暴走自己开发的,选择了一种跑酷游戏,里面植入了“大事件”暴走明星人物的元素。赚这笔钱,王尼玛就认为必须打到第二圈,大众化、好玩,最好是高活跃度、低 ARPU 值。
 
低 ARPU 值,又是因为他不希望用户产生“看,暴走来做游戏坑钱了”的感觉。他用“我要做良心游戏”不停给自己洗脑。
 
暴走曾经做过一款《暴走无双》,是与北京的一家公司合作出品的“换肤类”游戏,对方开发,暴走提供素材。开始他们想得比较简单,没想到素材的提供非常复杂。那一次,整个团队都“上纲上线”地认为,终于要用游戏认真地赚一次钱了。王尼美用 Excel 定了一系列详实的推广计划,自认为当时是 Excel 操作水平的顶峰状态。第一个月流水一千五百万元。
 
但是王尼玛觉得这次尝试产生了一些坑钱感。
 
王尼玛和王尼美其实并没有体会过非常窘迫的感觉。尽管暴走曾经有 3 个月开不出工资,但是那时候投资已经签好,只是要忍过 3 个月而已。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创业邦的上海办公室,那时他来谈融资,然而很幸运,或者说王尼玛足够有资本意识,也同样受到资本青睐,此后暴走一直能够连续融资。它的天使投资人周冀赞叹,经常是自己都不知道呢,暴走就融了又一轮。
 
他们应该也不会喜欢完全没钱的感觉。在英国时,周冀打来投资意向的电话,他俩商量是继续留在投行还是直接回国创业,后来他们采取了折中措施,一边工作一边创业,不至于交不上伦敦的房租。当然,这也导致王尼玛越累越胖。
 
小英哥加入暴走之前在创业,从事保险行业。给王尼玛这个老同学帮了几周忙之后,他留下来,因为感到“暴走会是一家越来越好的公司”。他和同事私下勾勒过暴走的未来,可能是个 XX,同事说,no,王尼玛把这一切想得更大,他想把暴走做成“XX+XX+XX”的模式。
 
所以,投资人青睐王尼玛,和他的 vision 有关。他和王尼美希望功成名就之后建立一支文化产业基金,因为中国的文化内容还大有可为,中国人为个性所花的钱还太少。电商都在打价格战,O2O 解决了懒的问题,但是个性化的消费还没有升级。他相信人们会愿意为彰显自己个性的产品花超多的钱。
 
这不就是粉丝经济吗?一个抱枕的价格很 low,一个被唐马儒坐过一次的抱枕就不一样,粉丝还会嫌价格太低:怎么能把俺家唐马儒的身价标低呢?靠“开光”飚出高价,谁在这么玩?日本的粉丝经济当中,衍生品都是限量版的,明星也不能随便给粉丝签名,经纪公司把衍生品的收入紧紧抱在怀里。
 
但是王尼玛现在还不打算认真去做衍生品,他对现在暴走的衍生品质量不满意。
 
这个胖子实在难搞。谈赚钱,如果不谈未来的畅想而只是谈现在,还不如拍片让他兴奋。
 
 
下面,创业 8 年的王尼玛王总逐一为大家解答。
 
 
问:今天的暴漫已经不是原来的暴漫了,充斥着一堆学校生活吐槽段子,从服务白领变成了服务中小学生。王尼玛你是怎么经营粉丝的?
 
答:我们自己的 APP 覆盖年龄最小到 9 岁。小学生很好啊,要服务他们嘛,为什么不呢?当然,我会利用视频自制剧,APP,社区,微博微信,游戏,电影等等覆盖不同人群,针对每一个群体来做每一样产品。
 
我认为用户圈第一圈是死忠粉,你的产品做成啥样他们都喜欢;第二圈是泛粉丝圈,喜欢漫画这个大类的,要打击到这一类人就要开始考虑产品的共同性;第三圈是路人。这三个圈子,你覆盖的人越多你的东西越不精准,有可能到最后谁都讨好不了;你覆盖的越小,定位就越精准,但是天花板比较低,范围就会缩小。所以要弱化符号,符号太强烈的话,别人可能因此不喜欢你。
 
问:暴漫表情是怎么做到无处不在的?
 
这一问由王尼美回答~
 
答:为什么火我也不知道哎。可能是因为它有语境,就是你在编故事的时候,什么东西能够最适合那种意境。我们后来总结出来,一个比较火的东西,包括现在叶良辰那些,火的原因是能在不同的语境下面用出不同的效果。对,有可改装性。同样一个笑的表情放在那里,你摔了一跤是一种感觉,你看到别人摔了一跤又是另外一种感觉,通过图搭配不同文字传达不同的意思。所以暴走表情是一种表面具有普遍外观但情绪传达很神奇和多样的表情,很好用吧。
 
问:有传言说暴漫在西安,深圳,北京,上海,成都都有办公室,然后你和王尼美原来在伦敦工作,王尼美最近因为一件大家都能猜到但是王尼玛不让说的事情频繁又跑到美国……所以你们怎么多地办公?(问这个问题的盆友你是有多了解暴漫呀,你给我粗来…)
 
答:主创之间多见面!昨天我们还在一个主创家里开会。我作为 CEO 是要频繁飞的,我到哪,哪里的效率会更高一些,这是和国外大牛创始人学的。然后西安是对内运营中心,保证各个平台的内容统一性(也就是衔接各地任务),输出的是同一个暴走,同样的内容个性。
 
我们的结构很有意思,有一个总秘,总秘在每一个城市有一个自己的行政,每个地方要招聘的时候,由项目人发起,通知行政,行政授权给总秘,总秘判断这人是否要。处理好给我汇报一下就 OK。互联网已经这么发达,各种利用起来就足够我们玩了。很开放化的。
 
问:IP 是个框,大家都把自己往里装,尤其在今年。IP 应该怎么玩?
 
答:盛大投资我们之后,曾经想让我们做成类似于起点的一个微支付的漫画平台,我们觉得不对,IP 不是这么玩的。
 
但是首先 IP 应该是什么?
 
当你看到暴漫这张脸的时候,你想到,有好玩的事情即将发生。
 
IP 有很多层面的行为,最简单的一个层面:当一个贴着这个标签的东西,和没有贴着这个标签的东西同时出来的时候,你的主观反应会是什么?暴走漫画就算没有一个经典的代表形象或者作品,起码跟别人说出去,OK,暴走漫画出品的东西都是好东西,这就是我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你说不出皮克斯的代表人物,但是你知道皮克斯出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文化在你脑子里面占了一部分 CPU,它们会被激发出来,当它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你就会成为它的消费者。但是你不知道它是怎么进到你的脑子里的。你为什么喜欢米奇?它可爱吗?它可能没有加菲猫可爱。你看过它的什么作品?也没有太多嘛。那你怎么知道迪士尼?迪士尼乐园?什么,你也没有去过?哈哈,有意思吧!
 
我现在做新的产品的标准是能反哺到暴漫的整个大的 IP 里。而最近你们认为 IP 这个词比较扯淡的原因是,人们开始把所有东西都可以说成 IP。其实它就是虚拟的资产。
 
问:王尼玛老师纵横互联网很多年,陪伴着一群又一群年轻人成长起来…新一代网民的喜好有何特点?
 
答:90 后的传播点和 80 后的传播点是不一样的,80 后还是注重文化的,好恶也更有规律可循,传播的时候,思维逻辑是:我喜欢它,它要代表着我的性格,推广它时,原因也是“它代表我的性格”。90 后不一样,90 后说我喜欢这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太好玩了,我要给你看,你喜欢吗?我也很喜欢。
 
所以他们喜欢上一个东西很快,忘掉一个东西也很快,粉转黑更是快。整体的 90 后和 00 后的忠诚度都低一些。
 
问:听说你们融资到 C 轮,恭喜。创业这些年有几个贵人?
 
答:二三四五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周冀。我在英国时她电话找到我,问,你是要一辈子做你现在做的事情,还是用你要做的事情要改变世界?她的劝说打动了我,我回来了。
 
知乎。教我们社区怎么运营,给了我们一块模板,就是现在的暴走日报(对你们没猜错)。
 
优酷土豆 CEO 古永锵。
 
一个游戏开发商,合作了《暴走无双》这个游戏,它告诉我做游戏是怎么回事。
 
李开复老师。他提醒我,比起自己运营自己的产品而言,即使开始觉得运营微博这种自媒体价值太少,也要好好运营它,最终还给我导了很多粉丝。
 
问:暴漫招怎样的一群人?
 
王尼美再次登场~
 
答:我现在最喜欢找脑洞开得特别歪的那种人,可能下笔能力不一定太好,但是他可以给你一个好玩的点,让我们其他编辑接着写下去。
 
问:听说你对文化产业有宏图大志!
 
答:我和王尼美以后想做个文化产业基金。
 
原来我们在淘宝上买东西,因为淘宝是一个无色无味的东西,你在上面买到必需品,而不是有文化属性的产品。所以没有调性的平台想要脱颖而出,只有价格这一个优势。我们想改变这个现状,告诉别人,比如说你家里面的空调,我们有办法给它赋予一个文化属性,这是我“暴走空调”,可能会有附加值。使得价格不是唯一的指标,这个可以给社会带来多少福利!当我们每一个人花钱不仅仅是为了东西便宜而花钱,而是因为自己富裕才花,做开发的人不会想怎么压低价格,反而去想我怎么样提高我的逼格。
 
(王尼玛越说越激动了~)
 
从产业来说,第一产业是农业革命,第二产业是工业革命,第三产业是服务业(一个人收入充足的情况下,你可以允许自己稍微懒一点)。文化是第四产业。咱们国家地就这么大,粮食就这么多,你再挤前面三个产业可能会挤不动了,每一个人的消费可以纵向去盖楼。我的底层消费是我的温饱,我在网上有各种文化的消费,所以这样子的楼盖起来之后,并不影响我们国家的人口负担、环境负担,不影响这些因素。所以文化产业我认为就是现在国家要保持自己的 GDP,必须要大力开发的产业。
 
我要把故事、文化带到我的产品里面去,就跟一个“开光”的东西一样。开光是什么?是文化。怎么样才能把便宜东西卖贵,怎么样才能把少的东西卖多,你得往上面加东西。我怎么从别的产业里面脱颖而出,因为我在里面赋予了我的文化。
 
有一家这样的企业想让我投资,我们平常说话是这样:我想让你买东西,就说“亲,看看这个吧!”他不是这样的,“你 TMD 得看!你 TMD 得买!”我觉得特带劲,我觉得做产品就是得这样。在用户面前的时候,你不要怂。
 
问:感觉暴漫社区的色情内容比原来多了。
 
答:这是一种文化。不过我们的底线都不会破。在法律允许内,喜欢看一些伪娘,喜欢看一些胸大的妹子,喜欢一些重口味,都无可厚非,人性所趋。我们觉得这种用户口味还是在范围之内的,大概占总流量在 3%。市场决定方向,用户喜欢看什么东西,我们尽可能在允许范围内迎合用户。
 
问:说一个暴漫的隐形竞争力吧!
 
答:2013 年的时候,公司正在处于一个业务重点到底放到哪一边的时期。因为当时明显视频才刚起来,势头特别足。但是社区那块还是缓慢增长,而且社区开始有年龄层高一些的用户也有中学生。那个时候其实我们内部讨论了很久,最后说服我的还是之前认识的一个前辈。他说如果你要开一个新的东西,你的包袱要丢下,如果你一直带着这个包袱,你新的东西必须要照顾到旧的东西,绝对起不来。我们就在深圳立了一个视频部。这就是不破不立。到现在就想得清楚了,其实我们公司强就强在思路已经打破了,我们要开一个新的东西,就挖新的人,做新的题材,还敢于收购。
(责任编辑:工商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