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企业如何完成转型升级之道

2015-07-29 15:46 | 工商管理 来源:未知

      “转型升级”提了很多年了,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怎么转,如何转,学术界、实业界、资本界及政府部门都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也有相当部分企业顺利实现了成功转型。可我们发现,广大民营企业存在转型升级观念滞后、转型升级能力缺乏、转型升级风险较大以及转型升级中融资困难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仍然制约着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与进程。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企业转型升级解决方案研发负责人郏德刚博士对这一领域有较多的涉猎,并结合研究院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建设”科研成果,研发出了一套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紫荆》杂志特别采访了郏博士,让我们一同来看看有什么独特之处。
 
《紫荆》:转型升级是一个老话题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又到了一个紧要的关口了吗?
郏德刚:是的。前些年大家在提转型升级主要是因为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客户消费需求严苛、企业产品缺乏创新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民营企业又面临着移动互联等的巨大压力,使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的宏观规划提出,还是工业4.0、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冲击,商业的基础设施与竞争态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企业面临被整合、被淘汰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都要迫切!
 
《紫荆》:很多民营企业也做了很多转型升级尝试,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呢?
郏德刚: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套。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困难主要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与企业融资能力欠缺。
 
《紫荆》:那么,您研发出的转型升级解决方案是怎样的一个系统呢?
郏德刚:对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领导力转型、战略转型等一两个方面。对于基础特别薄弱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单一方面突破有一定的价值。因没有能够从整体上给出解决方案,造成企业转型升级了很多次,都没有彻底成功!
过去,在谈到影响组织最重要的因素时,我们提的最多的,一个是领导力、一个是市场环境。而如今,技术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大的层面上来说,移动互联技术、社交媒体、超级数字化、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竞争环境,对企业内部管理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的层面上来说,很多企业的效益低下,主要也是因为技术的制约。如何应用新技术来洞察客户的需求,如何用新技术来提升研发创新的效率,如何用新技术来提升客户服务的质量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企业的创新发展的效率就不高。再具体到企业新产品、新服务的推出,也离不开技术因素的支持。我们这套解决方案里,不但从宏观层面上解读最新的趋势解读,如《工业4.0与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大数据在传统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智能制造,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改造》等专题;也有从微观层面上对企业具体技术难关,进行对口解决,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强大的国际国内技术资源获取能力、技术研发创新能力,通过与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接受企业研发委托、提供企业技术升级咨询、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等方式来全面助力企业技术落后与效率低下等问题的解决。
另一块是“模式升级”。从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三个层面来改造和构建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全新企业的生态形式。商业模式上,我们应用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等研发的《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模型》来解读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并找到企业商业模式的优化与升级方向,再配以具实战经验的咨询专家就企业商业模式优化的问题进行辅导落地。在运营模式上,我们选择了最适用于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TOC技术(瓶颈管理技术),找到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给出破除瓶颈的方法。在管理模式上,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以及愈加动荡与不稳定的外部竞争环境,提出接地气的全新高效的管理模式。
还有一块是“资本助推”。当前,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多停留在对技术的转化与技术的改造上,重大技术创新整体较少。我们的这套解决方案,为广大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我们联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自有的五大创投公司、地方有实力的投资机构,为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
 
《紫荆》:这套体系听上去很不错,可是它的背后有理论依据吗,有没有在实践中做过检验?效果又如何呢?
郏德刚:这套解决方案来源于我们研究院的企业孵化升级体系,是对我们研究院18年来孵化升级千余家企业经验的总结。我们知道,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自创建以来,通过“产、学、研、资”协同创新,升级孵化企业达180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达18家,累积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丰富经验。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奖最高奖项特等奖花落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往年不同,这次特等奖没有颁发给某一单一技术,而是我们这套创新的孵化体系。我们这套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就是获得特等奖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升级体系建设”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应用。因此背后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研究院在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深圳清华信息港、珠海清华科技园、东莞创新中心、力合佛山科技园、力合顺德科技园、以及筹建中的光明创新中心、力合清溪科技园都是这一重大成果的应用。具体到案例上来说,比较典型的,最近就有骆权峰和何兰两位企业家通过这套系统顺利完成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紫荆》:这套体系的呈现方式是什么,企业家们如何更进一步深入了解这套体系呢?
郏德刚:我们推出的先导产品是《企业转型升级解决方案研修班》,从技术、模式、资本三个维度进行系统地学习。对这一主题感兴趣的企业家们可以通过先参加该研修班学习这套的体系。
 
《紫荆》:郏博士,您说的研修班与传统的研修班有什么不同?
郏德刚:传统研修班对更新企业家的理念、系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解决课程落地的问题,我们采用了混和式学习模式,除集中授课以外,还包括了私人董事会以及落地咨询的学习方式。
 
《紫荆》:通过参加这个研修班的学习,具体来说,您说的三大升级体系技术、模式与资本的升级是如何实现的呢?
郏德刚:具体来说,在为期一年的研修班上,我们安排了一次资本对接会、两次技术对接会和四次私人董事会。资本对接会,我们结合《私幕股权与企业投融资》的课程学习,与各大风投公司一同为企业提供资本对接服务。两次技术对接会,主要是通过项目路演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项目与技术资源,也为企业找到潜在的投资者与合伙人。在私人董事会上,精心挑选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管理问题,利用私董教练与参与企业家的群体智力,创造性地解决企业管理问题难题。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责任编辑:工商管理)
分享: